裁員潮骨牌推倒時

更新日期:2008-11-03 記者:撰文◎臧聲遠(Career雜誌總編輯)


馬英九「633」的競選支票,看來第一個會兌現的數字是「6」,不過這可不是「經濟成長率6%」,而是「失業率6%」。

目前國內失業率已來到4.13%,距離91年扁政府創下的最高失業率紀錄5.17%,只有1個百分點的差距,亦即只要再增加10萬名失業勞工,就會打破歷史紀錄。但光是幾家金控與科技大廠所傳出的裁員數字,已知就有數萬人,更遑論廣大的中小企業。

因此,台灣失業率突破新高,恐怕為時不遠矣。我預期在農曆新年前,裁員事件將明顯激增,許多企業主既無力、也不想付出大筆年終獎金。


殺傷力遠超過網路泡沫化


上一波網路泡沫化,美國失業率最高為6%,最近已重返這個水準,分析師預測很快就會直攻到9%。而當年台灣就業服務機構的人力求供比(=求才職缺÷求職人數)尚有1.7,如今卻降到0.8,也就是10個求職者搶8個工作機會。如果失業潮才剛起頭,殺傷力就已超過前次的網路泡沫化,未來不知將伊於胡底。

這次全球性經濟危機,我認為會經歷7個階段:1.房地產泡沫化→2.第一波金融崩盤→3.產業大蕭條→4.失業風暴→5.第二波金融崩盤→6.美元危機→7.財政枯竭與社福體系破產。現在連第二階段都還沒走完,要雨過天青,恐怕路還很長。

即使有朝一日景氣回春,從2000年網路泡沫化經驗來看,到了2004~2005年全球經濟開始強勁復甦,但失業率下降速度卻有如牛步化,被稱為「無就業機會的經濟復甦」(Jobless Recovery),因為很多企業餘悸猶存,不確定復甦是否曇花一現,即使訂單回升也不敢增加僱用。以此來看,失業風暴會比經濟衰退持續的時間更長。


超額裁員 預存越冬糧草


由於這次經濟危機的跌幅之深、持續之久、幅度之廣(全球5大經濟體罕見地同步衰退),堪稱是資本主義400年來所未見,許多企業出現「超額裁員」的特殊現象,不管公司現在是賺是賠,先裁員10%再說;或者訂單只減少10%,卻加倍裁員20%。因為,即使今年公司賺錢,誰敢保證明年、後年不會轉為虧損?企業必須預先儲備存糧,以度過漫長的寒冬。「裁員幅度大於景氣衰退幅度」,是這次失業潮的第一個特色。

除了直接砍編制內員工外,企業也可能採取變相裁員,達到縮減人事開支的目的。例如編制外的派遣員工,合約到期不再續聘;更流行的則是強迫員工無薪休假、留職停薪、高階主管局部減薪、或是全員減薪。有些科技大廠在減產的同時,員工上班日數與月薪也減少1∕3到1∕2;只要沒有低於法定最低基本工資,企業就不算違法,若員工受不了而辭職,企業正好可節省一筆資遣費。

不過對員工來說,兩害相權取其輕,與其裁員不如減薪,至少還能保住飯碗。畢竟現在是非常時期,不是承平時期。


龍頭企業帶頭推倒裁員骨牌


這次失業潮的第二個特色,在於龍頭企業也抵擋不住,率先推倒裁員的第一張骨牌。

我認為眼前最堪慮的產業,一個是DRAM,一個是金融。台灣DRAM業者今年虧損超過千億元,吃掉多年獲利的總和。5家業者總負債超過4,000億元,總淨值卻只剩下3,000億元,如果虧損進一步惡化,不但可能成為科技業的失業重災區,也會把多家聯貸銀行拖垮。

扁政府時代的「二次金改」,原本希望透過限期合併,將金控從14家減半為7家,最後在貪腐陰影下鳴金休兵。這次全球金融海嘯,連美國5大投資銀行都得尋求合併,名列台灣三大金控的台新金,也屢傳併入其他金控的消息,其他規模更小、體質更弱的金融業者,處境危殆可想而知。台灣即將掀起金融整併的滔天巨浪,「金控減半」恐怕很快就會實現。當一半的金融機構消失,有多少工作職位會跟著消失?


吸納失業的「蓄洪池」消失


這次失業潮的第三個特色,在於失去了「蓄洪池」作為緩衝。

上一次網路泡沫化,多虧有幾條疏洪道,吸納一部分的失業大軍。在中高齡人口方面,一是連鎖加盟和小本創業,二是西進中國尋求發展,合計吸納了數十萬個中高齡工作者。但這一次情況大不相同,台灣中小企業從去年吹起倒閉風,總家數不斷減少,街頭到處可見店面倒閉在招租;而中國隨著「房地產」與「出口」這兩具引擎熄火,經濟也正在失速下墜。換言之,「創業」與「中國」不但無法「蓄洪」,反而可能會「洩洪」,釋出一大批中高齡失業者。

青年人口方面,許多新鮮人找不到工作,就去考研究所或當兵。但研究所名額過去幾年快速膨脹後,去年起已全面凍結;而兵役的役期也縮短一半,今年甚至有大批役男畢業多時,卻等不到兵單無法入伍,使得「學校」與「軍隊」這兩個蓄洪池也失效。

30年代經濟大蕭條,美國失業率超過30%;走在華爾街,隨時要小心被跳樓自殺的人壓死,這幅末日景象會重演嗎?希望不會……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gapanth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