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存貨管理》時效商品 最好先進先出

【經濟日報/記者徐谷楨報導/20080202】


包括便利商店、服飾店、手機通訊行等行業,大都會有很多存貨,因此業者一定要注意存貨管理;但除非是老闆親自出馬、天天盯著看,若是聘請員工顧店,業者最好把存貨資料輸入電腦建檔管理,不然有時候東西被私下拿走,也不易發現。

不過,雖有電腦建檔,也有可能會打錯資料,因此還是需要「定期盤點」,確認實際存貨數量是否與帳面紀錄相符。很多人都是在盤點時,才發現商品不見,這就是所謂的「盤虧」。透過每周、月、季定期盤點,可以及早發現,「洞」才不會愈來愈大。

如果盤點時才發現少了商品,這項「盤損」在帳上就要記錄為一筆損失。但若盤點結果是東西「多出來」,也就是「盤盈」,帳上也要列為一筆收入。只要內部管理得當,發生「盤損」或「盤盈」的機會就會減少。


話說回來,只要是還沒賣出去的商品,就都叫做存貨;部分商品在店中展示,部分則放在倉庫裡,而倉庫裡的存貨進出,即是「入庫」和「出庫」,這兩者都應該紀錄,業者都要做好內部控制,不能鬆懈保管、把關的動作。


舉例來說,倉庫取貨的程序必須符合規定,例如取得主管簽名批示才能放行,否則拿兩件記成一件,或輕易讓不相干的人拿走,卻沒有任何紀錄,這些人為疏失都會導致存貨愈來愈少、侵蝕獲利。


其次,為了效率和方便,除非只賣單一商品,存貨都應該「分類管理」,分門別類地編號。進行編號有個好處,可以很快看出那個編號的存貨較多或少,進而得知該商品銷售情況的好壞,做為下次採購、進貨的依據。


一般來說,賣得快、賣得好的商品,表示市場需求量大;為避免發生供不應求、缺貨等情形,存貨的數量可以增加。但賣得不好的商品,存貨不易消化,建議停止或減量採購,以免存貨變「呆」貨。


另外,有些存貨如食品或藥物及具有時效性的商品,還要特別注意期效問題,最好採「先進先出」方式,也就是愈早採購進來,就愈先賣給顧客,以免產生過期的商品不能賣,浪費成本。


其實各行各業都有存貨管理的標準作業程序(S.O.P),但必須看是否有執行力、可以徹底落實。除了餐飲業因牽涉到食材的運送、料理數量的拿捏,存貨管理會較複雜外,一般買賣業如批發、零售商的存貨管理,都可循這些重點進行,可減少不必要的損失。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gapanth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