陸購物中心成紅海 倒閉潮隱現

2015-08-07 01:43 旺報 記者王揚宇/綜合報導


 大陸的購物中心每年以300至400間的速度「遍地開花」,導致商場招商難、開業延期等「後遺症」,倒閉潮與泡沫化危機浮上檯面;要能趨吉避凶,回歸本業發展是必要條件,加上專業管理、金融化運作也是重要關鍵,轉型為社區型購物中心也是發展方向,成為新的藍海市場。

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(CCFA)聯合德勤中國等機構,年初發布一份資料指出,去年至明年間,全球購物中心興建面積最大的20個城市,大陸就占了13個,外界估算大陸今年底將有4000間購物中心,到了2025年將達1萬家。

 供過於求招商難

 購物中心提供民眾食衣住行育樂,創造上百個工作機會,但當同質性高的購物中心四處林立,供過於求,出現反撲力量。《第一財經日報》報導,購物中心過度開發使得工程延期、招商困難,有的地區空櫃率達4成,以上海的白玉蘭廣場、虹橋天地為例,也出現延遲開業情況。

 儘管購物中心出現這麼多後遺症,還是有人競相投資;RET睿意德商業服務部董事杜斌認為,這與住宅市場調控、走低有觀,加上開發購物中心會讓周邊住宅等增值,開發商再行租售賺錢,購物中心被當作拉抬房價的工具淪為「犧牲品」,當然做不好。

 「招商是令人最頭痛的問題!」協信商業地產集團上海區域商業總經理徐蓉表示,購物中心的主力店應是LV、GUCCI等「重奢」品牌,這些大品牌一旦飽和後,就不會有擴張計畫,導致主力店招商難度加大。

 業界人士認為,「輕奢」、「快時尚」品牌業者會要求購物中心補貼裝修成本,並要求占有好位置,增加購物中心的成本壓力和招商難度,隨大陸經濟成長減速,加上官方高舉「反貪」旗幟,導致珠寶首飾等奢侈品消費趨冷。

 回歸本業是重點

 此外,購物中心再盲目蓋下去,倒閉潮將現,衝擊商業地產與就業市場,成為社會危機,業主獲利也銳減。高緯環球數據顯示,上海購物中心的毛收益率從2008年的9%,降低到2015年的4.91%,而且回本時間拉長。

 學者認為,大陸購物中心繼續擴張恐出現泡沫化危機,如何解決難題,購物中心的整併將成趨勢,而轉型為社區型購物中心、豐富體驗式消費產品等,都是改善方針,也可借重國外經驗,但不能脫離大陸的習性,也要培養零售品牌,專業營運與金融團隊進駐,讓購物中心「回歸本業」發展更是重中之重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gapanth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