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溫商闖品牌路 大搞文化



【經濟日報╱記者陳慧敏/專題報導】 2008.12.09 03:42 am


溫州商人錢金波在1995年創紅蜻蜓品牌時,溫州有3,000家鞋企業,經歷十多年的市場汰洗,現在僅剩十幾家,品牌營造仰賴深厚的文化底蘊,這是溫商的短處,溫商走上品牌之路,要化短處為長處。

紅蜻蜓茁壯成為大陸排名前幾名的鞋品牌,錢金波的志氣很高,他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「把紅蜻蜓打造成LV」。


紅蜻蜓 打造成鞋界LV


 有13年歷史的紅蜻蜓,著急趕路,要向國際品牌看齊。感受到國際品牌擁有淵遠流長的歷史,紅蜻蜓於是開設中國鞋文化博物館,聘請專家學者編撰「鞋屨文化辭典」,在門市裡,鞋區展示不忘布置辭典,顯示品牌的文化底蘊。

紅蜻蜓的用心和企圖,就像溫州其他自創品牌的企業一樣;為打造品牌歷史,更多溫州的服裝品牌與鞋品牌都重金聘請台、港、韓偶像明星,以廣告行銷的大手筆,引領時尚消費,並發行企業的時尚雜誌刊物。

研究溫州史和語言的溫州耆老沈克成說,溫州自古是「七山二水一分田」,地理上又是對台前線,註定國家不會有大型投資,更不會有重要國企落腳。溫商的崛起,是在改革開放初期,靠著自己的闖勁,鑽營政策空子,以「別人不敢幹、自己卻衝」的拚勁,挖到第一桶金。發了財後,才感覺到自己的底氣不足。

沈克成說,促成溫商過去崛起成功的環境,迄今截然不同,溫商面臨極大挑戰,要不是自己拚命自學求進步,去上MBA課程等,就是把孩子送出去讀書。他認為,溫商要邁出永續經營之路,是極大的挑戰。

溫州市服裝商會長、浙江奧奔妮董事長鄭晨愛說,溫商以小商品商貿起家,崛起過程,不像港台資企業家可以仰賴國家優惠政策,而是利用溫商強大的親友人脈網絡,回饋市場訊息,在自己經營的小工廠快速加工。與單純代工製造的勞動密集產業相比,商貿的利潤較好,抗壓力稍微大些。

鄭晨愛就說,溫商很捨得買設備、投資工藝,只不過品牌是文化的遊戲,長久以來都是國際品牌、設計師、布料商等全球相關產業龍頭主導,並不是溫商單槍匹馬搞設計,培養人才,就能夠闖出名堂。

沈克成對溫州情感深厚,他批判溫商發展搶短線,底氣不足,同時對溫州的發展充滿想法。他說,溫州資源不足,地利位置尷尬,恰好位於長三角和珠三角之界,不可能成為經濟中心,應該發展成為適合居住的城市,成為在全球賺錢溫商的溫暖家園,打造良好的環境,留住溫州每年大量流失的人才,讓溫州人才願意在溫州企業貢獻。


度小月 產業整合良機


溫商善於簡化技術製程,精簡成本,1990年代以低價小商品的生產,拿下多項全球第一。沈克成說,不溫商現在應該致力於「技術攻堅」,「如果技術團隊再不整合,現在是走下坡,下一階段就是滅亡」,只有打造技術團隊和品牌團隊,才能永續發展。

全球金融海嘯衝擊到大陸經濟,讓溫商也進入產業冬天。鄭晨愛說,溫商不會自怨自艾,以能生存為前提,縮小規模度小月,等候下一波時機,他樂觀地說:「下一點雪是好的」,政府「扶植好的、幫助難的、淘汰差的」,此時正是溫商脫胎換骨,進行產業整合的好時機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agapanthus 的頭像
    agapanthus

    印心耕讀

    agapanth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