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排便不正常,可能為大腸癌前兆 定期篩檢很重要

更新日期:2009/03/05 09:22 生活中心/綜合報導


您有便秘、大便解不乾淨、大便變細或一天跑好幾次廁所的情形嗎?千萬別輕忽這些問題,這些都有可能是大腸癌的徵兆。


根據衛生署統計,大腸癌是台灣十大癌症死因第三名,其發生率為第四名,大腸癌早期沒有明顯症狀,但是若等到排便習慣改變、體重減輕及常有解便不完全感時,大腸癌往往已進行至二、三期以上,反之如果透過定期篩檢,早期發現、早期治療,則五年存活率最高可達九成。


聯安預防醫學機構院長鄭乃源醫師指出,大腸癌高危險群多為家族有癌症病史及曾患有大腸息肉者。根據聯安診所從96年至97年接受腸鏡篩檢的19,077位受檢者當中,有7934位篩檢出有腸息肉,其中10位確定罹患腸癌,最年輕者為48歲,其中僅有2位有癌症家族病史。在這10位罹大腸癌病患當中,糞便潛血檢查反應皆呈現陽性,但CEA﹝癌性胚胎抗原﹞指數偏高者卻只有2位。由此可知,並非沒有腸癌家族史者即沒有癌患腸癌的危險,且要有效篩檢出大腸癌,單看一項檢查結果是不足的,必須接受糞便潛血及腸鏡等完整且專業的各項腸癌相關檢查,才能有效早期發現大腸癌。


目前國民健康局提供50至69歲民眾,每2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,但篩檢率未達10%,同時0與1期的早期個案也未達2成,低於美國癌症委員會癌症資料庫(National Cancer Data Base)公布的28%,由此數據可知,民眾對大腸癌篩檢的觀念仍需加強。


聯安預防醫學機構院長鄭乃源醫師表示,大腸鏡檢查是最直接的大腸癌篩檢方式,但許多民眾對於大腸鏡檢查認識不足,多因怕痛、無安全感及擔心有危險性,而心生恐懼。根據聯安診所16年來的健康檢查經驗,的確有很多民眾因為對於腸鏡檢查有不當的誤解,而心生恐懼,甚至在健診時表示要自動放棄這項篩檢。其實只要對大腸鏡篩檢有正確的認識與瞭解,大腸鏡檢查安全性高且有其必要性。


隨著科技的進步與醫療設備的發達,如果害怕因腸鏡檢查所產生的不適感,民眾在健康檢查時可選擇無痛腸胃鏡篩檢。鄭乃源醫師表示,無痛腸胃鏡在國外已行之多年,而聯安於民國89年領先國內健診業界率先引進,至今已有超過42,000位受檢者接受無痛腸胃鏡檢查服務,其方式主要是在檢查前給予受檢者一些短效安眠麻醉藥物,幫助受檢者在深度睡眠中完成無痛腸胃鏡檢查,全程約15分鐘,以聯安所做的統計,接受檢查的受檢者對於服務滿意度超過九成。


現代人生活壓力及飲食精緻化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下,大腸癌患者人數逐年激增,鄭乃源醫師建議,民眾除了平日注意飲食、增加纖維攝取外,更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。四十歲以上步入中年者,由於已進入癌症的好發年齡,建議至少做一次完整的全大腸鏡檢查,並養成每年定期健康檢查的習慣,並注意本身排便習慣,如篩檢出大腸癌要積極面對治療,早期發現治癒率高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agapanthus 的頭像
    agapanthus

    印心耕讀

    agapanth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