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4%國人有隱形腸道息肉

〔記者王昶閔/台北報導〕


腸癌前身主要是腸道息肉,近年醫界發現一種不易篩檢、惡性度較高的「隱形息肉」。台大醫院將發表的國內首份流行病學報告指出,平均四%國人帶有此類息肉,五十歲以上盛行率更達五點八四%。

針對腸癌高危險群以內視鏡偵測並切除腸道息肉,最能有效預防腸癌,絕大多數息肉都是隆突型,乍看像顆小香菇,但是外觀平坦或凹陷的「非隆突型息肉」實在太不醒目,很容易成為內視鏡檢查的死角,危險度卻更高。

報告顯示,年過五十歲後非隆突型息肉盛行率會提高一至兩倍,平坦型從二%增至五點六%,凹陷型從零點一%增至零點二四%。

台大健康管理中心主治醫師邱瀚模指出,凹陷型息肉危險度最高,致癌速度是一般息肉三倍,「若一般息肉是汽車,凹陷型息肉就是高鐵!」前者變成癌症約五到十年,後者估只要兩到三年。

據統計,早期大腸癌有高達三成源自凹陷型息肉,但因為太難發現,被醫界喻為腸黏膜的「尼斯湖水怪」。邱瀚模表示,五十歲以上就應進行內視鏡檢查,如果家族中曾有人罹患腸癌,則可提早到四十至四十五歲,若想要揪出這類息肉,最關鍵的是「清腸」的品質,建議檢查前五到十小時服清腸藥,效果最好,能降低息肉被糞便遮蔽的風險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gapanth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