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華語文產業 行銷台灣利器

聯合新聞網 2008/11/03

「台灣產官學界共同推展華語文產業,有助於行銷台灣、跨足國際。」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分項計畫主持人張國恩,長期推動台灣數位學習產業,他綜觀當前國際情勢,建議以華語文產業創造台灣的國際影響力。

近年來跨國企業紛紛投資或進駐大中華區,要和中國大陸、香港、新加坡等國互別苗頭,張國恩說:「華語文產業是股能行銷台灣的力量!」

他指出,從產業發展格局和產值的角度,來考量華語文相關產業的成長效益,未免觀點狹隘;反之,政府應多加思考華語文的附加價值,善用本身的華語文特色,以學習產業、文化產業等加值方式,來規劃、包裝與行銷,推廣台灣華語文教學經驗,建立國際影響力。

粗估2005年全球華語學習人口,已超過3,000萬人,2010年預估將突破1億。


政府領軍 扶植產業

「華語人才,是企業進入華語系市場的優先條件。」張國恩認為,企業有意打進華語圈,就要有懂得華語的優秀人力。

然而,企業本身無法自行大量培育華語人才,或者建構市場統一的標準和制度,以發展相關產品和服務。因此,他強調:「政府必須擔起這個責任,投挹資金,提出完善計畫,扶植華語文產業發展,帶動台灣企業進軍華語市場。」

旴衡全球,中國和台灣是當今兩大華語文相關產業的輸出國。大陸在全球布建150所孔子學院,舉行漢語水平考試,以國家整體力量,提供免費的教材與師資,企圖掌握全球華語文發展的主導權。

相較於大陸,台灣的華語文學習產業發展,較欠缺政府奧援。

未來,要與中國在全球華語文市場上競逐,「台灣需充分掌握關鍵時機與全球市場需求,努力打造台灣華語文品牌的特色與優勢。」張國恩進一步提出許多想法,說明以華語文產業行銷台灣的可行性。

首先是重點發展華語文學習產業、華語文文化產業。他建議,政府應先鎖定這兩個產業,一方面厚實產業內部能量,積極培訓華語文人才,建立參考標準制度,系統化、品牌化的設計或推出產品和服務;另一方面,健全外部的整體環境和產業結構。


打響品牌 創造優勢

政府可先著手強化華語文人才培育措施。例如,實行「國際華語教師證照培訓計畫」,考察國際重要推展華語國家的師資需求,協助台灣華語師資提升為海外合格公立學校正式華語師資,進入國際主流學校。

或是推動「國際學生華語先修計畫」和「僑生華語文教學學程計畫」,培育備專業且在地化的華語教學人才,藉由種子師資的擴散,投入各國企業或華語教學市場,快速在全球拓展台灣華語品牌。

其次,建立一套共同遵循的制度和標準,也是推動華語文相關產業的重要策略之一。這包括政府辦理「對外華語教學能力認證考試」,成立「國家華語測驗推動工作委員會」,推動華語文能力電腦適性化測驗。

「有了人力種子的品質保證,數位內容及文化相關產業,是台灣搶占全球華語文商機的優勢。」張國恩強調,台灣應積極研發符合海內外需求的各類華語文教材,如生活華語、商用華語、兒童華語、觀光華語等,和其他發展華語文產業的國家較勁,搶攻全球市場。


培育人才 建立制度

由於全球華語學習需求逐日擴大,大陸漢語課程開班數和教材出版量隨之激增,2000年後,大陸出版的短期速成漢語教材數量,超過1980年代和1990年代的總和。

為了避免大陸壟斷華語文學習市場,讓台灣占有一席之也,政府應評估海外學習華語文的熱門地區,積極佈建「台灣海外教育中心」,有效結合語言及文化學習、觀光旅遊產業,吸引更多外籍人士來台研習華語與台灣文化,或是成為台商教育外籍員工華語的管道之一。

張國恩強調,善用台灣豐富的華語文教學經驗,優質的數位內容產業,設計數位教材,發展華語文文化產業,不僅能行銷台灣,也能拓展國家能見度。

台灣華語文相關產業雖逐年穩健成長,但比起大陸,不免步調過慢。「如今,台灣必須邁出大步,加強發展華語文產業的市場環境、整體結構、人才培育、制度建立,順勢而為,成為華語文的全球資源運籌中心。」張國恩語氣堅定的說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gapanth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