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大陸連鎖店 拚創意「過寒冬」

【經濟日報╱林庭瑤】 2008.12.14 02:50 am


前幾年流動性氾濫,消費信心提升,大陸零售業走「規模擴張」路線,不斷增加據點,不斷延長供應鏈,據點越多現金流就愈充裕;現在到經濟危機年代,擴張的節奏放緩,商品的毛利率降低,「效益管理」成為零售業界的共識。

在大陸零售業蕭條情況下,卻有某些行業「逆勢成長」。首先是網上購物。今年9到10月舉行「上海購物節」期間,甫誕生的「百聯OK手機城」,手機總體銷量增加7.5倍,單日最高銷量增加10倍以上。

低價折扣戰 殺出一片天

其次是百貨商店打低價折扣戰。專家指出,折扣營銷是一個非常行之有效的營銷方式;而且百貨商場也可「超市化」,如日本的百貨商場中的超市商場,銷售額超過整個百貨銷售總額的20%以上。

由於股市大跌,高薪優職已成朝不保夕,大陸不少中高收入家庭身家大縮水,即使要外出用餐,都盡量避免到高檔餐廳,速食店和中式外賣反而大賺。就像麥當勞、薄餅連鎖店等都擠滿用餐客人。

大陸連鎖業人士表示,超級市場本身就是經濟危機的產物,誕生於上個世紀30年代的全球經濟危機時期,具有天生的抗危機的「基因」。以食品、快速消費為主的連鎖超市,受金融海嘯衝擊最低。

再回溯到1997年東亞金融風暴,經濟一片蕭條下,吉隆坡麗嘉酒店做了很有創意的嘗試。麗嘉酒店以音樂、鮮花、折扣券、標準房歡迎抵達吉隆坡的班機乘客。總經理把手機公布在報紙上,讓顧客可直接向他他訂房間,引來蜂擁而入的旅客。

高檔消費品 展現生命力

旅客們可全天候接近高科技服務,比如安裝好的筆記型電腦和其他電器設備;麗嘉酒店更準備了一套「浴室菜單」,提供旅客洗澡時享用酒類和點心,住宿超過五夜的客人還會得到真繡花枕套。

2001年美國通貨緊縮時期,以星巴克為代表的高檔消費品不但沒受重創,而是顯示特有的生命力。那年星巴克的銷量比去年同期上升20%。而高檔麵包連鎖店Panera Bread的銷量增長也比去年同期超過50%,總銷量達5億美元之多。

大喊不景氣的同時,中國麥當勞計劃繼續擴充。此外,麥當勞正與各地多達50個投資者磋商,為希望旗下特許經營店提供融資。

也有不少行業都受惠於金融海嘯。除了速食店外,一些廉價超市也成為減少消費下的贏家之一;油價高致使自行車銷量大增;銀行收緊信貸,當鋪也成為融資的好去處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gapanth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