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經濟日報╱編譯紀迺良/綜合外電】 2009.02.01 02:50 am
美國振興經濟方案中的「購買美國貨」(Buy American)條款引爆爭議,同時保護主義氣焰似乎也蔓延到英國、西班牙、法國等地,令外界憂慮恐加深全球衰退。
「購買美國貨」條款規定,除少數特例外,所有振興方案工程所需的鋼鐵,都必須是美國製造。而參院本周審核這項方案時,預料還會進一步要求所有產品與設備都使用美國貨。
不過由於該條款引發貿易夥伴批評,白宮發言人吉布斯表示行政團隊會重新檢視該條款,這也成了歐巴馬上任來面臨的一大挑戰。
對於經濟國家主義的指控或反控,也在歐洲各地蔓延。
抗議活動四起
在英國,首相布朗正面臨類似考驗,由英國東海岸林賽煉油廠上百名員工發起的抗議活動愈演愈烈,他們抗議煉油廠所屬的法國道達爾石油集團(Total)將價值2.9億美元的合約簽給一家義大利公司,而該義大利公司將聘請外籍勞工,造成英國本土勞工權益受損。
30日在蘇格蘭、威爾斯等地,有更多勞工發起罷工聲援。
西班牙政府則要請外籍勞工回家。在過去經濟起飛時期,西班牙營建業吸收上百萬移民,但政府現在提出給付合法移民應得的失業補助,請他們返回母國,而且至少三年內不要回來。目前為止,只有1,400人接受。
除此之外,法國國會也在上周通過260億歐元的振興方案,用於高速鐵路及核能電廠等基礎建設,將獨惠壟斷這些產業的法國廠商。
上述的發展顯示當前各國領導人為對抗全球不景氣面臨的兩難,一方面他們將自由貿易及國際合作視為全球景氣復甦的必要條件,另方面許多國家又為了對國內的銀行及企業紓困,而採取補貼或甚至是保護政策。
經濟狀況艱難
世界貿易組織(WTO)秘書長拉米日前在世界經濟論壇接受訪問時表示:「經濟狀況艱難會引發焦慮,採取保護主義。」
目前為止,大部分主要國家仍避免採取關稅保護或其他極端保護手段,因為這被視為是加深1930年代大蕭條的禍首。世貿組織在本月完成的評估中指出,大部分國家目前都還能有效控制國內升高的保護主義壓力,但也警告向保護主義靠攏「只會惡化全球經濟情勢,並削弱儘早復甦的可能性。」
但隨著失業率不斷攀升,有些國家已採取行動抑制進口或保護重要產業。
儘管去年11月20國集團協議今年不會設立新的貿易障礙,但從那時起,印度已對某些鋼鐵進口提高關稅,阿根廷對鞋和汽車零件實施新的貿易壁壘,俄羅斯也提高進口車稅率。
- Feb 01 Sun 2009 12:18
[新聞] 美倡買美貨 引燃保護主義
close
美倡買美貨 引燃保護主義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
發表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