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/08/08 【文/摘自《救命飲食》/T.柯林.坎貝爾&湯馬斯.M.坎貝爾著/柿子文化出版】
小學老師有沒有告訴過你,若是沒有骨頭,你可能只是地上軟趴趴的一團東西?或者你也聽過那首關於人類骷髏的流行歌曲:「踝骨跟脛骨相連,脛骨跟膝蓋骨相連」。總之在你小時候,可能都聽過喝牛奶有助強健骨骼和牙齒的說法,因為我們都不想變成沒有骨頭的一團東西,而且很多名人都拍過宣揚牛奶益處的牛奶廣告,所以我們才喝牛奶──牛奶之於骨頭健康,就像蜜蜂之於蜂蜜。
平均每位美國人消耗的牛奶和乳製品都居全球之冠,照這樣看來,美國人的骨頭都應該非常強健才對囉?可惜,事實並非如此。最近一項研究顯示,50歲以上的美國女性,髖骨骨折的比例居全球前茅,而其他高比例的國家則在歐洲和南太平洋(澳洲和紐西蘭),這些國家的人喝的牛奶比美國人還多,那麼到底問題出在哪裡?
牛奶的迷思
「髖部骨折的超出率」通常可做為衡量骨質疏鬆症的一項可靠指標,這種骨頭疾病通常是因鈣質攝取不足所致,尤其常發生於過了更年期的婦女。因此,負責擬定健康政策的人士往往會建議民眾多攝取鈣質,而由於乳製品含有豐富鈣質,乳品業者無不極力支持因這項政策而做的相關努力。
某些地方顯然出了錯,因為這些攝取最多牛乳和乳製品的國家人口,不但骨折率最高,骨骼也最差。在一項報告中找到的可能解釋是,即使是不同國家的婦女,如果動物蛋白攝取愈多,骨折機率也愈高,兩者間具有強烈關聯。耶魯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1922年做出一份關於蛋白質攝取和骨折率的報告,資料來源是16個國家的三十四份獨立研究(散見於29種經過同行審查的刊物),而所有研究對象都是50歲以上的婦女,結果發現70%的骨折皆與攝取動物蛋白有關。
身體的酸性負荷
研究人員的解釋是,動物蛋白跟植物蛋白不一樣,會增加身體的酸性負荷,如此一來人體的血液和組織就會愈呈酸性。由於人體不喜歡酸性環境,就會開始反擊,利用鈣這種強效成分去中和酸性,但是鈣一定要取自身體某處,因此就從骨骼中取鈣。然而少了鈣質,骨骼漸形脆弱,就變得很容易骨折。
早在一百多年前,就有證據顯示動物蛋白會損害骨骼健康。舉例來說,最早在1880年代就有人提出動物蛋白會產生過量代謝酸,到了1920年即有文件佐證;此外,我們也知道動物蛋白比植物蛋白更會增加體內代謝酸負荷。
2000年,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醫學系發表一項研究,一共集結33個國家87份關於動、植物蛋白攝取比例與骨折率之間的調查,結果發現若植物蛋白的攝取量愈高於動物蛋白,則愈不會出現骨折。
鈣太多不一定好
我們幾乎每天都被耳提面命,必須攝取乳製食品以補充骨骼強健所需的鈣質,而大量評論分析也警告大多數人並未擁有標準所需的鈣質,尤其是那些懷孕或是哺乳的婦女更是不足。但是鈣質的好處尚未得到證實,因為一項針對十個國家的研究顯示,鈣質攝取量愈高,骨折的比率也愈高,而非愈低。
馬克.海格斯戴(Mark Hegsted)是哈佛大學的資深教授,他從1950年代初期開始研究鈣的相關議題,海格斯戴教授相信長期過度攝取鈣質,有損身體控制鈣的攝取量,以及何時攝取鈣的能力。在健康的狀況下,人體會使用活性維生素D(即calcitriol)調節從食物中攝取的鈣量,以及應該分泌和分配到骨骼中的含量。
活性維生素D是一種荷爾蒙,如果體內需要較多鈣時,它就會提高鈣的吸收量,並且限制鈣的分泌。但如果長期攝取太多鈣質,體內可能就會失去調節活性維生素D的能力,而永久或暫時性地破壞鈣的吸收和分泌。若以這種方式破壞調節機制,就會造成更年期和更年期後的婦女出現骨質疏鬆。
綜觀上述發現,如果人類過度消耗動物蛋白和鈣質,則會增加骨質疏鬆的危險。不幸的是,乳製品是唯一一種富含這些營養物的食品。以前述關於鈣的研究證據做後盾,海格斯戴於1986年的論文指出:「……髖部骨折通常出現在乳製品消耗最普遍,而且鈣攝取量相當高的國家」。
三大原則預防骨質疏鬆
顯而易見的,乳品業宣傳乳製品有助於預防骨質疏鬆的建議,現在都遭到文獻研究的強烈質疑。那麼,我們該如何降低罹患骨質疏鬆症的風險呢?以下三點可以做為您的參考:
1、保持身體活動,多運動。做完運動後,你會覺得比較舒服,骨骼也會更強健。
2、攝取不同種類的全植物性食品,並且避免動物性食品,連乳製品都不要碰。豆類和菜葉蔬菜等植物性食品都含有大量的鈣質,只要能遠離精製碳水化合物,像是糖果、麵條和白麵包等,應該就不會有缺乏鈣質的情形出現了。
3、食鹽攝取量保持在最低限度。高度加工和包裝食品因為含有大量的鹽,請盡量避免,而部分研究顯示,一旦過量攝取食鹽,身體就會出問題。
- Jul 08 Wed 2009 10:32
[新聞] 救命飲食》牛奶喝愈多,骨折率愈高
close
救命飲食》牛奶喝愈多,骨折率愈高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