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春分》顧肝膽 可吃溫陽補品

【聯合報╱記者施靜茹/台北報導】 2009.03.19 04:05 am


廿四節氣來到了春分,今年春分是3月20日,前有「驚蟄」,後有「清明」,俗諺:「春分落雨落到清明」,指的是春分多雨,氣候變化多端,一不小心就會生病。

就地球運轉來看,春分,太陽直射點正在赤道上,之後,太陽直射點往北移,北半球逐漸晝長夜短,俗語說:「春分,日暝對分」,指的是晝夜各為12小時,農家子弟必須早起下田操作;「春分前好布田(插秧),春分後好種豆」,描述了台灣北部農作的時序。

開業中醫師施淙銘說,五行裡的春天屬木,對照人體為肝膽系統,肝膽不佳的人,可能眼睛痠澀、易打嗝、便秘、脹氣、睡不好或有灰指甲等症狀。

然而,此時萬物朝氣蓬勃,蓄勢待發,木是生命的象徵,由於肝臟布滿了血管,補血有益肝膽,西醫認為鐵質有益補肝,補充維生素B群、維生素C。

中醫則建議,以四物湯補血,川芎、當歸、白芍和熟地為基本四味,脾胃不佳者,可加紅棗、甘草和黃耆;心臟不好的人,加桂枝、丹參和玉竹;腎功能衰弱者,不妨添枸杞和黑棗;手腳冰冷則可喝八珍湯。

「內經」也提到:「春三月,此謂發陳,天地俱生,萬物以榮。」開業中醫師曹永昌說,人應與天地相應,此時身體陽氣向外疏發,人在起居飲食、心情也要順應春天自然法則。

這時,可多吃溫陽補氣食物。

根據「春夏養陽」原則,像大蔥、大蒜、韭菜、萵苣等,都屬溫陽補氣食物,含較多粗纖維,可調味殺菌、增強脾胃、健腎利尿,尤其初春的新韭嫩肥,怕冷的人可多吃,陽萎者也可常吃,但胃虛有熱或消化不良者,不宜多吃。

這個時節,也可多食甜,少吃酸,唐代醫家孫思邈說:「春日宜省酸、增甘,以養脾胃之氣。」

基中,大棗味甘入脾,適合春天吃,多吃能補氣養脾,補津液及血虛;另外,山藥也可健脾益氣,適合體弱、久痢泄瀉、虛勞咳嗽、遺精盜汗、小便頻繁的人。

春天當令蔬菜不少,也有食療養生價值。除了韭菜,菠菜、芥菜、莧菜、扁豆都不錯;而春天天候不穩,體質虛弱的人易罹患感冒,多吃些香菜(芫荽)能發散寒氣,防治感冒。

陽氣不足者,西洋參則能治乏力、神疲、口乾,是春季常用的調補藥材,如覺得太貴,可用黨參、太子參取代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agapanthus 的頭像
    agapanthus

    印心耕讀

    agapanth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