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社論-上市公司高股息背後的意義

2015年05月22日 04:10 主筆室


上市公司鴻海祭出高現金股息政策,宣布配發3.8元的現金股息,以及0.5元的股票股利,改寫鴻海發放現金股息的歷史新高紀錄。過去十年,鴻海雖然曾經在2005至07年之間配發5元左右的高股利,但是現金股息從未超過3元,現金股息與股票股利的比率大致維持在60%與40%之間;如今鴻海轉換股利政策,大幅調降股票股利的比重,轉成以現金股息為主,這個決定不只讓鴻海股價大漲,對於台灣股市的長期發展更具有高度的指標意義。

與過去比較,長期以來偏好「除權」的台灣股市,已經在政府稅制改革以及投資人偏好的雙重影響下,轉向擁抱現金股息。從2000年之後,台灣股市雖然有不少中型的績優公司,長期配發3%至7%的股息,為長期投資者以及退休族群提供了穩定的財務報酬,但是大型的龍頭電子公司如鴻海、台積電、聯發科、大立光以及金控公司等,則仍然維持高股票股利的傳統,如今連鴻海也轉向擁抱現金股息,台灣股市已經正式向「配股」的傳統告別了。

2014年上市櫃公司獲利創高,加總上市上櫃公司的稅後純益,總額高達新台幣一兆八千億元,如果以2013年平均現金股息配發率66%來推估,今年上市上櫃公司總計將發出高達新台幣一兆兩千億元的現金股息。這個金額是金融海嘯之後景氣復甦期12、13年配發七千億元的170%,更遠遠超過金融海嘯前一年、07年上市公司獲利大增所創下的1.06兆元的水準。

根據本報報導,包括台積電、鴻海、台塑集團、富邦集團以及中華電信在內的五大龍頭集團,今年都採取高現金股利政策。台積電與世界先進、創意、精材四家集團公司,總共將要發出1,216億元的現金股息,鴻海集團十家公司則將發出737.47億元的現金股息,另外台塑集團發521.81億元、富邦集團發471.49億元、中華電信發出380億元的現金股息。

現金股息成為台股上市公司分配獲利的主流政策,最重要的原因就在即將實施的兩稅合一扣抵減半。在政府財政赤字居高不下,各級政府舉債上限升抵公債法上限的困難情況下,財政部長張盛和去年推動財政健全方案,總計年度加稅金額目標達641億元,除了備受爭議、趕跑專業經理人的45%個人綜合所得稅率之外,最重要的加稅來源就是上市公司的股息。財政部去年的規劃,來自上市公司股息增稅的金額,超過新台幣400億元。

也就是說,上市公司的大股東與長期投資者,過去享受的兩稅合一扣抵額度,從今年開始減半。假設上市公獲利維持、股息發放金額不變的前提下,今年將多繳4百多億元的所得稅給政府。

兩稅合一扣抵減半的實施,逼出上市公司的高股息政策,產生了多重的效果。首先,從目前聲浪高漲的分配正義角度來看,政府每年從上市公司大股東、股市投資大戶的口袋中,多徵收新台幣4、500億元的所得稅,填補國庫空虛,提高福利支出,無疑是符合分配正義、政治正確的決定。

其次,為了因應兩稅合一扣抵減半的加稅政策,上市公司大股東紛紛採取提高股息的政策,大幅增發現金來讓大股東繳稅,儘量達到稅後所得與加稅前相近的效果,這會擴大政府的加稅效果。例如鴻海去年發1.8元的現金與1.2元的股票股利,合計3元,今年則大幅調高到4.3元,增幅高達43%,台積電也同樣從3元增加50%至4.5元。光是五大集團調高的股息,明年此時國稅局收到的所得稅額,增幅絕對超過原先預估的411億元,實際上稅收增加金額將會超過500億元。

另外,許多公司將過去積累的資本公積拿出來分配,也是受到兩稅合一扣抵減半的影響,既然放在公積上面必須繳稅45%給政府,不如拿出來配回給股東,讓股東自行決定如何運用。符合分配正義的加稅,卻將改變上市上櫃公司的資產負債表,降低上市公司現金部位,減弱上市上櫃公司的資產負債表強度,長期的效應則值得仔細觀察。

還有一點值得重視,就是台灣的上市上櫃公司「成熟化」的強烈訊息。鴻海不只是股息大放送,觀察現金流量表上的營業現金流量,投資現金流也都出現去槓桿化的現象。鴻海作為台灣科技業的龍頭、全球電子代工廠的老大哥,在多年維持世界第一的寶座之後,顯然成長動能已經下降。不只是鴻海,台積電從員工分紅費用化之後,就幾乎再也不配股票股利。

上市公司不再膨脹股本,甚至藉著庫藏股的實施,或者現金減資的策略降低股本,這是QE浪潮下全球上市公司共同的策略,卻也傳達出巨量的資金無法創造新需求,大型上市公司不斷成熟化、去抗槓桿,市場與投資人老化,以及總體經濟告別成長年代的必然趨勢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gapanth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