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乾燥症候群 耐心治療 預後不錯

文/鄧正梁


乾燥症候群是一種自體免疫疾病,特點為淚腺和唾液腺分泌減少,形成乾燥性角膜結膜炎和口腔乾燥。乾燥症候群可以單獨存在,也可以與其他自體免疫疾病同時存在,如類風濕性關節炎、硬化症、系統性紅斑狼瘡等,尤其與系統性紅斑狼瘡的相關性特別高。乾燥症候群病程雖長,但預後尚好。

九成以上的乾燥症候群患者為女性,確定診斷的平均年齡約為五十歲左右,有些病人從有病症到確診的時間為五至十年,因此推算其好發年齡約為四十歲左右。

中醫認為,乾燥症候群是因體質陰虛,津液生化不足,口鼻乾燥、眼乾、澀痛、異物感等為主要表現的虛弱性疾病,病變以腎、肝、肺之陰虛為主。

除了分泌腺體津液缺乏外,常有乏力、關節肌肉痛。常見的併發症有腎臟損害、肺纖維化、肝臟損害、淋巴增生與神經系統的損害等。

中醫治療,以針對口乾、眼乾的陰虛症狀為主,常用藥物以生地、麥冬、玄參、沙參、枸杞子、菊花、茺蔚子、百合、五味子等為主。

西醫的治療原則為替代治療和對症治療,如用人工淚液、生理食鹽水漱口,防止口乾等。若合併有神經系統、腎小球腎炎、間質性肺炎、肝損害、肌炎、血球細胞減少等損害者,可用短期類固醇或免疫抑制劑控制症狀,降低死亡率。

飲食方面,可多吃新鮮水果,如梨、葡萄、蘋果及各類瓜果、新鮮蔬菜,飲食宜清淡,不宜過食甘甜油膩;中藥石斛、金銀花、烏梅等泡水喝,可減輕口乾燥的症狀。

(本文作者為台北天明內湖中醫診所院長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gapanthu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